2014年8月6日 星期三

通用的方法

設計方法曾經是個很尷尬的話題,因為經常看上去很美。專業人士們動手動腳折騰一大圈,出來的結果令人大跌眼鏡。也有些設計師總喜歡把方法、概念吹的特神。結果導致好多人認為設計很簡單,跟做數學題一樣,拿公式公理去套,三下五除二得出定量結果。   從根源上分析此問題,做新產品肯定在滿足用戶需求上有創新,于是設計應該圍繞創新來開展。即使是沒有任何創新的產品抄襲,還會受不同公司的產品群、戰略、資源等客觀條件影響。也就是說,理論上做每個產品設計的基礎都不同。   既然如此,那就很麻煩了。因為能總結成方法,必然沒有太多的技術含量;能通用的方法,必然無法做到很深的境界。所以,只有不可復制、量身定做才能創造設計的真正價值。   比如用戶研究的例子,所有的研究方法、分析方法,咱們捫心自問能有多少難度?精通業務的產品經理,不用三個月完全可以學會,而且在業務經驗的支撐下,認識比我們這些只懂理論的家伙要深入的多。前不久與位在德的博士聊天,他說曾經與導師也提過,這些方法他自認為三個月就能學會,可學校非要他們做兩年。   如果在評估設計經驗角度考慮此問題,設計經驗應該明確特定業務前提。比如網絡購書,某設計師曾在XX網絡書店做過X年產品設計,對國內外知名網絡書店進行了X年跟蹤、調查、分析。因此我們可以得出這位設計師對網絡購書類產品設計經驗豐富的結論。   一位朋友總結的“共性只是基礎,個性才是附加值。”雖然我們學到的都是些共性的東西,但要想把事情做透,僅靠共性基礎不可能,必須通過業務認識深入個性附加值。隔行如隔山,在設計領域同樣通用。“作文大選、寫作技巧”那是掃盲用的,有造詣的作家必然有非凡的生活體會。   說白了,互聯網、互聯網設計其實不算行業,也就是個領域。在職業生涯角度,建議同行們找準有前途的業務方向做積累,總有天會資深起來,炒概念玩方法終究只是與時俱進的過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